9/26/2010

來匆匆去也無聲--曇花一現的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項

2005年第29屆金鼎獎,首度設立了「最佳翻譯人」獎項。
五年之後的今天,這個獎項又悄無聲息的消失了!

台灣社會的閱讀養分與知識來源,有很大一部分靠外書中譯。姑不論這種出版現象是否應予「改善」,卻是一個行之多年的真實現象。可怪的是從產業到消費到學院,都對譯書過程中真正最接近「創作者」身分的譯者不甚重視,翻譯學者對書市眾多譯作採罔若無存充耳不聞的態度,對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項的意義與標準亦視若無睹不予評論;整體譯酬偏低只能忙於餬口的翻譯界本身,也同樣無暇在意這項榮譽的有無。於是這個獎項的唯一功能,就只「淪落」為譯書封面的行銷文宣。

新聞局金鼎獎的設立,用意應在鼓勵本土出版、自製圖書。也許就是基於譯者不中不外的「尷尬」定位,主事者在五年之後,決定取消「最佳翻譯人」這個短命獎項?

整個中華民國唯一稍微正視譯者的官方正式鼓勵,來也匆匆去也悄悄。難怪我們就只能生產宜蘭童玩節展館的「國際級」翻譯:天涯若比鄰(The limits of the earth If neighbor)。

後記靈機一動,投書聯合報民意論壇,獲覆「囿於版面篇幅,未能刊出」,顯示(一)丁丁文字不夠有力,(二)議題不夠重要。倒也不算意外就是了~~

3 意見:

    Padawan 提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Mountains guard the city, next stop far misty.
    Parting mood you’d realise , as a migratory.
    Where bosom friend is, though far vicinity.
    Weeping on the crossroad, Unnecessary.

    能不能麻煩Master丁丁給點意見?
    該補?該瀉?或者就是膏藥一帖?

    丁丁 提到...

    鼓掌!看結語應是舊友,不知是哪位高人?

    貴譯能破而立,活潑自由,抓住原詩精神、要旨,而對句結構巧妙,兼顧韻腳,有神來之勢~~~

    丁丁只是小學譯,哪敢雞蛋挑骨頭
    想破腦袋,勉強想出一個心得,是丁丁目前譯詩的自我設限原則如下:

    除非是破格破律的現代詩,如Dickinson之開風氣,英詩原則上還是守文法的。也就是完整的句子,以及該有的冠詞、適當的單複數、標點等等一律不缺。

    當然也可以匠心獨運,全詩以(participial) phrases 或 dependent clauses出之。

    如何把英文句,裝在中詩的五七框框裡,真難~~Padawan的長短句別出心裁,給丁丁極大啟發~~感謝

    Padawan 提到...

    「匠心獨運」、「別出心裁」真是不敢當,
    當初寫的時候,只是單純地以中詩的邏輯去思考,倒非刻意地要破格破律,省掉的字就是為了盡量能湊成5個音節。
    學而思之,如果從英文的角度看,拙譯似乎把原來的五律改成十絕了。

    思而學之,試著還其英詩本來該有之面貌:

    Mountains guard the city.
    The next stop looks far and misty.
    The parting mood you’d realise.
    As we’re all migratory.
    Where there are bosom friends,
    Though far, is vicinity.
    Weeping on the crossroad
    Is unnecess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