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2011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英文力?--「為何」及「如何」學英文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英文力?

報載「去年各國托福平均成績統計出爐,台灣在亞洲卅國排名倒數第十」。這一回新聞見報,卻只見單篇報導,似乎不見過去常有的反應:社會一片檢討、議論、殺伐、或不以為然。

這種「類沉默」反應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是負面的,大家已麻木;一是正面的,大家不再隨之起乩。可是真正嚴重的問題,不在英文不好,而在投資報酬率太低:不會英文沒關係;投入很多時間、精力、金錢,卻學不好,很有關係。

到底國人「為何」學英文,又需要什麼樣的英文力?

其實不會英文或說得不標準有什麼關係?知識取得與溝通有很多途徑。所以英語教育第一件事,應是心理建設:不會英文,和不會法文、不會日文、不會冰島文一樣,不是奇恥大辱。亦如外國人不會華語,不會無妨,會了可加分。

至於英語力光譜本身,約略可分為三型:堪用級、善用級、精用級

光譜的最左端:大部分使用者其實只需要達到「堪用級」程度足矣。日常會話,偶一用之,甚至一生難得一用。在這種狀況下,其實說一口「中式英文」沒有什麼不可以,能達到溝通目的即可。

光譜的最右端:是出於個人興趣或專業需要,必須對英文背後的文化、社會等等具備深層了解的使用者,屬於「精用級」的專家型或學術型。他們的英文力必須全面或選擇性地達到「文化英文」、高階英文的精微程度。

但是光譜的中間,很大一部分的職場人士,卻必須達到「善用級」的層次,而且我認為這才是台灣英語教育應該關注、致力的焦點學習目標。他們是技術型的使用者,對他們來說,應該把英文當成一種「世界語」或「國際型英語」或「全球普通話」,而非「某國之語」來學習、使用。

這一型使用者並不需要知道、更不必浪費時間去了解英文背後的文化,因為他們使用英文的對象,往往也是「非英語母語者」(事實上,連英語國家之間,都往往不了解彼此的文化習語或俚語)。他們也不需要說一口標準「英」語腔或「美」語腔。但是他們需要聽說讀寫一口、一手正確的「去文化脈絡型世界語」,也就是依然遵用英文語法及單詞發音,以供他們在全球化的職場、商場上,以「受過教育者」的程度,使用英文了解他人、陳述自己。正如國人不必人人成為中文作家,但筆下寫出的中文應正確通順、避免錯別字。

依據這三種不同的英語力需求,「如何」學英文呢?

 學語文,「不必然」學文化

 學文法,不是學文法學

 學發音,不是學音標

 學咬字,「不必然」學腔調

唸不準,就聽不懂

切忌用「中文文法」讀英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